物业进村如何保障服务质量

2025-07-04 15:30:00

一、明确服务标准,适配乡村需求

  1. 制定差异化服务清单
    结合乡村实际需求(如农田灌溉设施维护、农具存放管理、乡村道路养护等),而非直接套用城市物业标准,明确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。例如:
    • 基础服务:村庄公共区域保洁、垃圾清运、污水管网维护、公共照明检修等;

    • 特色服务:农机租赁与维修、农产品代收代运、乡村旅游配套服务(如停车引导、民宿保洁)等。
      浙江部分 “未来乡村” 还将 “数字服务” 纳入清单,如通过智慧平台受理报修、发布通知,提升响应效率。

  2. 量化服务指标
    参考《物业管理条例》,细化乡村物业的服务频次(如垃圾每日清运、路灯每周巡检)、效果标准(如道路无积水、公共设施完好率 95% 以上),并写入服务合同,让村民清晰知晓 “能获得什么服务”。

二、构建多元参与的管理体系

  1. 党组织牵头,强化统筹协调
    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,由村 “两委” 牵头成立 “物业监督小组”,成员包括党员、村民代表、乡贤等,负责对接物业公司、收集村民意见、监督服务落实。例如四川 “红色物业” 模式中,村党组织直接参与物业团队管理,确保服务方向贴合村民需求。
  2. 村民深度参与,体现 “共建共享”
    • 建立定期议事机制(如每月 “物业恳谈会”),让村民直接反馈问题、提出建议;

    • 鼓励村民以 “劳务置换”(如参与公共区域保洁抵扣部分物业费)或 “入股分红” 形式参与物业运营,增强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。

三、规范资金管理,保障服务可持续

  1. 多元筹措资金,降低村民负担
    采用 “政府补一点、村集体出一点、村民缴一点、社会捐一点” 的模式,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服务缩水:
    • 政府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、人居环境整治补贴等给予初期扶持;

    • 村集体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补贴物业;

    • 村民按 “低成本、广覆盖” 原则缴纳物业费(如每人每月 5-20 元,视村庄经济水平而定),特殊群体可减免。

  2. 资金使用公开透明
    定期公示物业费收支明细(如张贴在村委会公告栏、发布至村民微信群),接受村民监督,避免挪用或浪费,确保资金优先用于提升服务质量(如添置保洁设备、培训物业人员)。

四、强化监督考核,倒逼服务提升

  1. 建立 “双向考核” 机制
    • 村民评价:每季度由村民代表、监督小组对物业的保洁、维修、治安等服务打分,得分与物业费用支付比例挂钩(如满意度低于 80% 扣减部分费用);

    • 政府与村集体考核:乡镇政府、村委会定期检查服务是否达标(如垃圾清运是否及时、设施维护是否到位),考核结果纳入物业公司信用档案,影响其后续参与乡村物业项目的资格。

  2. 引入第三方评估
    对规模较大或服务复杂的村庄,可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评估物业服务质量,提出改进建议,确保考核客观公正。

五、培育专业队伍,提升服务能力

  1. 本土化招聘与培训
    优先聘用本村村民担任物业人员(如保洁员、安全员),既解决就业,又因熟悉村情提高服务效率;同时定期组织培训,内容包括服务规范、应急处理(如防汛、消防)、智慧平台操作等,提升专业性。
  2. 引入专业物业公司或经验
    对基础薄弱的村庄,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城市物业公司派驻团队,或与周边城镇物业合作 “结对帮扶”,借鉴标准化管理经验(如上海浦东新区 “物业进村” 时,由城镇物业公司指导乡村物业建立服务流程)。


首页
服务
新闻
联系
微信